宁强矮马多分布在陕西省西南部的宁强县,这里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宁强原名宁羌,自古以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古代的宁强,聚居着氏羌等民族,春秋战国以前的古羌族人,即从中心游牧地的青海赐支河、黄河、湟水地区东迁南下进入宁强。古羌人带来的青海马经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宁强矮马这个地方品种。
宁强矮马系陕西南部秦岭之中的古老原种,在我国西南马系统中,有着较其重要的特殊地位,它遗传内容丰富,与其它西南马相比,相互种质虽各具特点,但又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古老的来源使它可以作为西南马的代表种。如今已成为中国马种群中较为**的品种。
宁强马体型匀称,短小精悍,体质结实,行动敏捷,善行山路。成年马体高多在2750px左右,属于兼用型山地驮马。
宁强矮马是陕西西南部特有的马种,春秋时期传入当地。由于体小精悍、善走山路,一直以来在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的改善,宁强矮马的数量越来越少。近年来,**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宁强矮马的保护力度专门建立宁强马保种场。2006年宁强矮马被农业部列入**保种名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矮马引起越来越多爱马者的青睐,一度掀起“矮马热”。中国马业协会理事、德保矮马协会会长梁建森介绍说:“在中国养英国设特兰矮马的人更多,甚至被作为宠物来养。设特兰矮马从英国购买时一般1**民币元左右,通过专机运输、再加上倒手炒作,到国内一匹售价**过4**民币,高的达七八万元。但德保矮马就差远了,私人卖出去一匹5000-6000元,训练好的优质矮马也才1万元左右。”
德保矮马与英国设特兰矮马相比有很大优势,由于英国设特兰矮马都是人工授精、人工繁育,脸形似牛,体形有明显的侏儒特征;而德保矮马全部是自然繁殖,长得更加匀称,完全没有侏儒表现,开发潜力很大。
马中暑了怎么办?
马中暑的**原则:尽快降低体温,以促进体热放散,缓解心肺机能障碍为原则。抢救不及时死亡多因脑或肺水肿首先发现后应立即将病马牵至荫凉通风处,不断用冷水(机井等刚抽上来的水过凉,不可用)冲浇,并及时对头盖部冷敷,严重者用冷水灌肠,体温降至39-40度时应停止降温。饮水用淡盐水,但发病当天不要喂精料,以饲喂青草为主。
如出现反应迟钝等循环障碍时,现场急救可先采取紧急放血1000—2000毫升,后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如马发现较晚,耽误时间较长,需在放血前注射强心利尿药剂,如安钠咖。如狂躁不安,应适当使用镇静剂。
马为什么站着睡觉?
一种动物的习惯,是野性的保留,不光是马,长胫鹿等都有这种习惯,是为了能方便在睡觉时有危险能及时逃脱.
马都是站着睡觉、休息的,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站着的时候并不是一动不动的,当它想休息时,他就会让一条腿弯曲,改变身体重心。
马被训练成家畜已经有5 000多年的历史,马站着睡觉承袭了野马的生活习性。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地区,在远古时期,它们既是人类的狩猎对象,又是豺狼等肉食动物的美味佳肴,而它们又不像羊、牛那样可以用角与敌人斗争,惟一的办法就是靠奔跑来逃避。而豺狼等肉食动物白天都隐藏在灌木丛或岩石中休息,夜间才出来捕食。野马为了迅速而及时地逃避敌害,在夜间不能安稳地卧地而睡,即使在白天也是站着打盹,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家马虽然不像野马那样会受到天敌的袭击,但是它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站着睡觉的习性被保留了下来,如果预料没有什么危险,它便把头搭在背上睡。习惯群体生活的马,以及和母马生活在一起的小马,也都是把头搭在背上,安心入睡。
宁强矮马是我国濒临绝迹的**品种,是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马种,属中国地方畜品种。这种马是春秋战国以前古羌人从青海进入宁强时遗留下来的马种。宁强矮马具有体小精悍,善走山路,耐粗饲,耐渴耐劳,易调教,繁殖率高,抗病力强,善跋山涉水等优点,是长期闭锁繁育形成的,保持了较为纯净的原始的基因库,科研价值较高。
宁强矮马因小巧玲珑、天资聪颖、性情温顺而深受人们喜爱,获得世人青睐;也因其善走山路、适应性强、耐粗饲、耐疲劳而受到深山农家的钟爱,得以生生不息;更因其数量**而尤为珍贵,堪称马中之宝、稀世珍品。
矮马,又叫广马、果下马、果骝,高不盈米,貌不惊人,是马家族中的侏儒。但性情温驯,又能吃苦耐劳,矫健善行,凌高蹑险,轻疾若飞,较适于高原山区驮运乘骑。当今世界马的着名品种有*乘骑的阿拉伯马,有疾走如飞的赛马,有力挽千斤的驾辕马,有高仅40厘米、重15千克、*观赏的袖珍马。矮马可以说是集各品种功能于一身的马中珍奇了。
在历史上,矮马曾为人们立下汗马功劳。三国时诸葛亮“七擒孟获”,北宋大将狄青南征统一中国,都曾有大量矮马驰骋疆场。民族英雄岳飞一次曾精选矮马300多匹参战,大破南侵的金兀术。明末倭寇侵扰我浙江沿海,广西田州瓦氏夫人曾率轻骑数千远征杀敌,也是用的矮马。在今天的四化建设中,在壮乡苗寨,城镇边关矮马仍然在肩负着高寒山区的运输重任,在为各族群众碾米、磨谷、耕地、拉车,并且在发展登山旅游事业中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