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马产乳和产肉性能很好。成年母马每天可挤奶6公斤左右,若按120天哺乳期计算,平均每个泌乳期每匹母马可产奶700公斤左右。马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乳糖等成分,是牧民夏天消暑的饮料。产肉性能也好,经夏、秋抓膘,在入冬前屠宰,经济效益较佳,6岁半的母马屠宰前可达361.17公斤。伊犁马的马肉瘦肉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味美鲜嫩,将马肉加工成熏马肉和灌制马腊肠,下酒佐饭,较受伊犁群众的欢迎。
伊犁马的品种现状和当前在养马生产、育种及马匹销路上的实际状况,需采取适当控制数量,努力提高质量,加强保种工作等措施。伊犁马的育种工作,应向乘挽兼型的育种方向发展,适当的培育马术运动用马,积极改善放牧和补饲管理,加强幼驹培育,搞好品系繁育,扩大伊犁马的用途,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伊犁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有这样一句话,概括了新疆乃至伊犁的美丽富饶。“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除自然美景、风土人情之外,还有美誉全国的“伊犁天马”。伊犁马是我国培育的优良马种之一,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伊犁马形成的历史。
伊犁马以哈萨克马为母本,早期与奥尔洛夫、布琼尼、顿河马杂交,近些年新增吉尔吉斯、俄罗斯速步、英纯血、温血、库斯坦耐等品种。通过多品种复杂杂交方式,进行长期杂交改良和选育工作(以不改变放牧条件为基础培育而成的)。这个基础表明了伊犁马的特点:耐粗放,粗饲、抗病能力强、耐力好。
杂交改良阶段:1910年至1933年,有5500余户苏联侨民迁入伊犁后散居各县。他们带来顿河、 奥尔洛夫、 阿哈尔捷金等纯种马,还有部分杂种马(也就是现在的半血),共计2200余匹,这些马陆续卖给牧民群众,改良当时的哈萨克马。约在1930年后,有些大牧主购入苏联种马来改良自己的马群。所有这些种马对昭苏、特克斯、巩留、新源、尼勒克等县的马匹改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36年,新疆农矿厅伊犁建设局从苏联引进大批英顿、顿河和奥尔洛夫等种马,供各地改良马匹。
1940年,各县成立了家畜配种站,用英顿和奥尔洛夫种马给群众马匹配种,历时七年。1942年,伊犁种马场由当时**拨给6匹英顿种马、3匹奥尔洛夫种马及413匹当地哈萨克母马马种,进行改良繁殖。至1949年该场共有母马1256匹。1951——1965年又陆续引入奥尔洛夫公马13匹、顿河马8匹(其中母马4匹),布琼尼品种公马10匹),继续进行杂交改良。与此同时,新源、特克斯、巩留、尼勒克诸县分别引入不同数量的顿河等外种马,广泛开展了杂交改良工作。
伊犁马平均体高144~148厘米,体重400~450千克。它体格高大,结构匀称,头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头颈高昂,四肢强健。当它颈项高举时,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泽漂亮,外貌更为俊美秀丽。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四肢和额部常有被称作“白章”的白色斑块。
伊犁马具有良好的兼用体型,体格高大,结构匀称紧凑。头秀美、高昂干燥,面部血管明显;眼大有神,额广、鼻直,鼻孔大,有悍威。颈长适中,肌肉充实,颈础高,颈肩结合良好。耆甲中等高长,发育丰满。背腰平直,腰稍长,尻宽长中等,稍斜。胸深,肋骨开张良好,胸廓发达,腹形正常。肩胛长斜,四肢干燥,筋腱明显,关节清晰,肢势端正。系中等长,蹄质结实,运步轻快。鬃、鬣、尾、距毛中等或稍长。
骑马骑在马背上,骑手与马匹一起运动,若是骑手的骑乘姿势正确,运动的方式也正确,就不会造成马匹的不舒服,其实在场地可供骑乘的马匹都会很温顺,而马匹会不好骑,较大的可能因素应该都是骑手的问题,当骑手的问题没解决的时候,马匹运动的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到最后的结局就是马匹跛脚,或是提早报销,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而若是因为骑手初学的练习,本来就是练习骑乘,当然会导致马匹的一些运动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也是情有可原,而类似这样初学练习的问题在教练的指导下骑乘,通常也不会太严重,但若是骑乘的观念问题,那可就相当的麻烦,马匹一定会肩伤。
我们都喜欢马,因为他们有智慧、聪明高贵、帅气漂亮、健壮有力,可他们其实内心的世界非常脆弱,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
马是群居形态生存的,所以在圈养的生活状态下,他们更喜欢交朋友,丰富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情感。同样的,马业喜欢和人交朋友,但内心世界纤细的他们需要我们的细心对待,在他们不够信任你的时候,和他们在一起时不要大意,动作过猛的操作会导致他们的惊恐和保护自我性质的攻击。
幼小马驹印痕训练足够让小马接受人类的陪伴,他们会对人产生较大的依赖情感和信任感,成年后的调训会非常的顺利。他们非常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特别喜爱马,许多家长问我为啥孩子**级胆小,连小猫小狗都害怕,却不害怕这么大的马?呵呵!这是个很神奇的现象,国外一些心理学文献曾经提过因为马的智商足够高,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单纯、简单,孩子们的心灵同样单纯、简单,他们非常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而宠物们,他们虽然也有情感,智慧的差距却很难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产生神奇的共鸣。
马很简单、直接,想要得到他们的信任并不难,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没有杂质的感情,简单的心态对待他们是获得他们服从和信任的基础。
骑手与马之间默契的较佳方式
1,骑术艺术的实践是与马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沟通机制,是与马之间礼貌和巧妙的对话。骑手通过较轻微的暗示请求获得马的合作,观众看到的是这种协作产生的**美感。
2,一个骑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骑姿,他对马的调教才是有效的。
3,骑手坐在马上的较好姿势是上身挺直,灵活,腿部很好地垂在马的两侧而不能紧抱,温和地贴附在马的身上。
4,只要骑手放开收紧的身体,马也会同样地放开紧缩的身体。这样才是一个理想的境界。
5, 骑手必须试图去不断感受马,在每一步,每一个动作或每一个姿势上伴随和帮助它。
6,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做轻快步时骑手的上身不能过度前倾,应该保留在一个合理的度上。
7,骑手较常犯的错误是,身体偏向内方。
8,“骑术训练的目标是消除马的关节僵硬,提高它的灵活性,使马在运动中以一个良好的平衡轻松地保持很长时间,特别是比未经训练的马保持得更久也更省力。”——奥斯博维奇(Josipovich)将军说。
骑马是较**的健身运动,是一项不受性别、年龄限制的全民运动,是一项集休闲、娱乐、健身、康复于一体的高雅运动,素有运动**之称。在马术运动中浸染久了,举手抬足间便透着由内而外的高贵气质。骑马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身体较有益处的高贵运动,那么它对青少年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自我成长
马术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自我成长”,对马匹和骑手通用。孩子经由骑马的过程,不断整合理解力、记忆力及平衡感,学习独立自主,培养自信和勇气、毅力,增进自我肯定与成长,进而达到 (EQ,IQ,PQ) 体智能的提升。
培养气质
马术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培养、教育孩子气质与品质重要途径。既让孩子在驾驭中学会使生灵臣服,实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感受驾御生灵驾驭自我的能力,更能感悟生灵与自我的**结合
塑造体态
塑造优美的体态:由于骑马要求昂首挺胸、挺直腰板,所以通过学习骑马的基本姿势可以改掉弯腰驼背的习惯。而且,骑马属于竖线条拉伸的运动,如果能长期坚持,可以慢慢形成非常优美的体态。
培养爱心
马术是一项人与动物共同完成的运动,要求人与马之间的亲密配合,能引导孩子与动物交流,培养耐心和爱心,让孩子更加开朗乐观,乐于与人相处,学习主动付出,从而让青少年在心理发育阶段更健康的成长。
团队合作
马术讲求合作与协调,无论是人与马的,或者夏令营成员之间的。通过马术,让孩子以爱好交友,增加社会交往;同时学习团队的配合、服从和沟通。
挖掘潜力
马术是一项充满挑战的运动,能锻炼孩子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和勇气,激发孩子的进取心,不断挖掘孩子的潜力。借由“马术”自身的神秘感和吸引力,能从兴趣入手,扩展孩子的知识面和眼界。